01
1995年。
北京大學。
一個19歲,名叫張俊成的農村娃,身穿深綠色的保安制服,扎著黑色的武裝帶,戴著大蓋帽和一副白手套,身姿筆挺地站在磚紅色的院墻外。
看著一個個套著T恤衫的學生,裹著中山裝的教授,甚至西裝革履的外賓交錯著從他身旁走過。
他以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巔峰了”。
張俊成在北大西大門值守
因為在此之前的19年,他過得實在太苦了。
張俊成的老家在山西,家里有7個孩子。
因為經濟困難,大哥大姐一天學也沒上過,三哥被過繼給了親戚,他是唯一一個上完初中才輟學的。
可即便這樣,一家人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在張俊成的記憶中:“年少時最好的吃食是一塊長滿綠毛的雞蛋糕。”
母親把表層的綠毛輕輕刮去,再分給幾個孩子,那是兒時最香甜的味道。
因為窮,少年一直活在自卑之中。
沒往人前站過,連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敢反抗,因為被母親知道了要挨揍。
然后他會反復聽到一句話:
“人家可以鬧,咱不能鬧!”
從那時起,張俊成就下定決心:
“長大后一定要走出大山,絕不再過這種被庸常和苦難腌透了的生活。”
然而現實是,輟學回家后,他不僅要干農活,還要在鐵礦上打工。
為了二三十塊錢,張俊成要在漆黑難聞的礦洞里,挖上整整一噸鐵礦石。
擁有一件新衣服和不再受苦受累,幾乎成了他生命中的全部愿望。
終于,張俊成抓住了一個機會。
一次,在山西長治一家汽車配件廠當臨時工的時候。
他得知縣勞動局要向北京傳輸一批勞動力,二話不說就跑去報名。
經過26天的培訓,張俊成吃了數不盡的苦頭,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績從500人里脫穎而出,被分到北大保安隊。
離家的那一天,他給父母留下一句話:
“我不闖出名堂就不回來。”
02
在當上保安之前,張俊成以為北大就是“北大荒”。
每次聽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他總在心里嘀咕:“那比我們家還窮哩,還用考?”
直到他穿上北大保安制服的那一刻,忽然發現:
自己面前永遠有一堵更高的墻,墻外是更大的世界。
穿上保安制服,站到北大西門,他每天執勤站崗、檢查證件、接打電話……
看著眼前絡繹不絕、拍照留影的路人,看著進進出出、氣質談吐不凡的教授學者,看著朝氣蓬勃、謙恭有禮的學生,張俊成覺得沒有比這再好的工作了。
所以,他分外珍惜。
上崗時站得筆直,業務考核次次滿分,一有時間就向前輩請教業務細節,了解北大環境。
不到兩個月,他便從一名保安員升任班長。
當了“領導”的張俊成在工作崗位更加兢兢業業,甚至還和同事們模仿天安門的國旗護衛隊,精心編排了交接班儀式。
那一年,張俊成所在的北大保衛隊被評為了“北京市十佳模范示范崗”。
張俊成一度以為那個山西少年,馬上就要翻過那座被貧窮和自卑困住的大山。
可就在這個時候,自以為站上山頂的他,卻被一根小小的“手指”輕易推落山崖。
北大西門長久以來都是著名的打卡點,經常有外國人慕名而來。
有一天,7個外國年輕人,沒有證件,又不會說中文,嘰里咕嚕地嚷嚷著就要往校園里闖。
張俊成正在當值,當然不肯輕易放行。
看到一個不懂外語的保安百般阻攔,這些外國年輕人臉上立刻露出了輕蔑和不滿。
一番交涉無果,這群外國人悻悻而歸。
但是在走到馬路對面的時候,他們卻排成一行,對張俊成豎起大拇指。
起先,張俊成有點懵,覺得這群老外是在夸他堅守職責么?
但是,很快他就發現對面的一排大拇指齊齊掉了個兒,再看人家的表情,這分明就是一種侮辱。
那一刻,張俊成的內心充滿了悲涼。
這個19歲的年輕人回到宿舍,忍不住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
“媽,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天生就是種地的命。”
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母親反問:
“你闖出名堂來了?”
不等他回答,母親便掛斷了電話。
電話里的盲音響了很久,張俊成也冷靜下來。
一個人想要別人看得起,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不是欺負我不會英文嗎?我去學。
03
被羞辱后的第二天,張俊成就買了兩本英語書。
白班站崗不能看,張俊成就在值夜班的時候自學到凌晨三點。
鄉下孩子英語底子本來就弱,更別說荒廢了好幾年的學習時間。
什么時態、語法都不懂,發音也是自己照著課本瞎琢磨。
一天夜里,一位女老師經過,好奇地問他在干嘛?
“阿姨,我在讀英語。”
張俊成倒也坦然。
女老師很是贊賞,只是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把張俊成鬧了個大紅臉:
“好學是個好事情,可我聽你讀了有幾天了,以為你說的是德語。你要這樣說,會把外國人氣瘋了。”
說完還幫他糾正了發音,并且記下了他的名字。
張俊成原以為和女老師的交集點到即止,沒想到一個月后,保安室里突然來了一個電話說是找小張。
“哪個小張?”接電話的人一頭霧水。
“就是天天用‘德語’折磨我的小張,讓他到英語系。”
原來,那個給張俊成糾正發音的女老師是北大英語系教授曹燕。
等到張俊成再次見到曹燕,他收到了兩個禮物:
一張藍色的是英語強化培訓聽課證;
一張白色的是成人高考培訓班聽課證。
張俊成北大聽課證(曾用名:張君成)
只是看到這兩張聽課證,張俊成的第一反應是:
慌!大學英語課,不是我不想學,是真的聽不懂啊。
曹教授耐心地告訴他可以從最基礎的課程學起。
張俊成還是不敢接,因為課程的學費要一萬多,他拿不出:
“老師,我和您實說,我一個月掙二百多塊錢,我家兄妹七個,每月要給家里寄錢,我真交不起學費。”
看著這個懂事的孩子,曹燕緩緩說出五個字:“這是免費的。”
直到這個時候,張俊成才明白,自己這是遇到貴人了,淚水激動得奪眶而出。
曹燕告訴張俊成:“我不要你感動,要你行動。”
在曹燕看來,若非這一個多月來,她親眼見證了一個年輕人的堅持,也不會輕易交出這份禮物。
與其說曹燕給了張俊成一次成長的機會,不如說張俊成為自己打開了那一扇本已經被焊死的天窗。
去北大正式上課那一天,張俊成換上了那件他花了8塊錢在地攤上買的白襯衣。
對于他來說,這是最昂貴的東西,只有最重要、最干凈的場合才會拿出來。
他曾穿著這件白襯衣坐上了去北京的大巴,又穿著它走進了北大的課堂。
只是那時,即使穿著這件最寶貝的白襯衣,他也不敢跟任何人講話,只有一遍遍地告誡自己:好好學習,用功再用功。
因為張俊成知道,對于“窮孩子”來說:
“有時候我們除了努力,沒有更好的辦法。”
04
張俊成在北大的日子里到底有多努力?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我見過每一個時間點的北大。”
當年的北大保安可沒有誰想過參加高考,張俊成算是開山鼻祖。
有次一個班上的同學路過西門,認出張俊成的時候一臉驚訝:“你們保安也學習?”
張俊成漲紅了臉道:“是個人就要學習。”
因為確實底子薄,為了不被落下,他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
張俊成申請備考階段連上夜班,周六日不休息。
除去站崗時間,就拿著書本拼命學、拼命刷題。
那陣子,張俊成每天睡覺的時間大概只有3個小時,有時候被窩里還常閃著手電筒的光。
很多時候,他連吃飯都顧不上,不到半年時間體重下降了15斤。
張俊成在北大的日記
楊絳曾說:
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不同程度的放縱,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不同程度的鍛煉,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績。
張俊成的英語,從一開始與人對話連蒙帶猜,到后來和他交流過的人說他“英語說得比普通話還溜”。
他要參加高考,可中斷了好幾年學業,只能一門課一門課去攻關。
半年后,張俊成上演“掃地僧”般的傳奇,通過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疲,成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自此,他終于堂堂正正地從北大的“門外”走到了“門內”。
張俊成北大學生證
接著張俊成又花了3年時間,守著厚厚的專業書籍,抱著英語辭典、法典,一點點啃下每一個艱澀難懂的知識點。
最后,13門專業課他全部通過,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學法律專業自考?飘厴I證。
在他的帶動下,當年有十余位保安相繼攻讀自考或參加成人高考。
誰也沒有預料到,張俊成在“一戰封神”的同時,還開創了一個“神一樣的組織”:北大學霸保安隊。
05
1999年,張俊成的名字早已經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張名片。
他的故事被寫進《北大燕園衛士》?,照片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圖冊上。
還受邀去各大高校演講,被同學們爭相合影。
可就在這個時候,張俊成婉拒了北大的挽留,甚至放棄了“給家屬解決工作問題”的誘惑。
他回到了家鄉長治,成了一名中學老師:
我要把在北大學到的東西,帶給家鄉的孩子。因為我比誰都清楚,“落后”是什么滋味。
張俊成懷著最樸素的愿望,在三尺講臺上深深地扎下根來。
從一線教師,到政教處主任,到副校長,再到2015年和4位朋友一起聯手創辦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成為一校之長,張俊成一天都沒離開過講臺。
而且他始終牢記北大恩師張玉書對他說的那段話:
“教師這個職業,要先從思想上引導孩子們,思想上通了一切都通了,然后再傳授知識。不要照本宣科,把理論和規律結合到生活實踐中去。
一定不能誤人子弟,所教課程自己沒有弄明白吃透了就講給學生,這是誤人子弟。
不用心對學生、不和學生交朋友,這也是誤人子弟。
學生和自己的孩子公私之間發生沖突了,學生優先,才不愧于教師這個職業……”
20多年的教育生涯,張俊成始終堅持“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理念。
他的學生很多都是寒門子弟。
沒有錢上學,張俊成自掏腰包;
學習成績不好,張俊成陪伴他一起學;
家庭教育空缺,張俊成扮演起父親的角色,被同學們一口一個“爹”地叫著。
后來,有了自己的學校,張俊成就千方百計為孩子提供打工機會,給獎助學金,鼓勵他們掌握一技之長。
“看到讀不下去書的學生,我更是格外注意,不讀書不行,起碼我看見了就是不行。我要復制北大老師對自己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應該也是教授們愿意看到的。”
如今,張俊成的學校有1300名學生,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農村孩子。
曾經北大西大門前的那個19歲小保安,被北大的老師們悉心呵護過,如今他也在用老師的身份盡心盡力去滋養著一批又一批的寒門學子。
他始終堅信:
“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比起北大老師對我這個小保安的照顧、施恩,我真的太渺小。”
06
知乎上有個提問:
那些出身普通的孩子,假如當時沒有考上大學,會損失和錯過什么?
有一個高贊回答,其中兩句直擊人心:
這個社會,正在經歷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時代,而你可能大把時間正在荒廢掉。
而讀書,可能是這個世界上你能抓住的為數不多的,能夠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每個人都喜歡一夜暴富的故事和無須努力的成功,但生活不是童話。
如果現在吃不了學習的苦,未來就一定要吃生活的苦。
張俊成的辦公室有一張匾額,上面寫著“天道酬勤”。
自他而起,有500多名北大保安,用自己的雙肩挑起了騰飛的理想,實現了階層的跨越。
看過一位網友的留言,他說:
“其實我也沒高考,也沒讀過大學,現在過得也不錯,但這是我幾年來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結果。
不可以說讀書無用,其實經歷過你才會明白讀好大學,人生肯定會有個更好的起點,更好地認識世界。”
學識拓展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一張文憑,不能確保讓人站上頂峰,卻會讓大多數人免于跌落谷底。
就像20多年前,張俊成背著三大麻袋書離開燕園時說的那樣:
“沒有這些,就沒有自己的今天,它們記錄著我的過去,更重要的是承載著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