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iggeg"><label id="iggeg"></label></td>
  • <sup id="iggeg"><button id="iggeg"></button></sup>
  • <sup id="iggeg"><button id="iggeg"></button></sup>
    <strong id="iggeg"></strong>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我們身邊
    投稿

    非遺傳承人戴修義:“刀”耕不輟 “守”藝30年

    2022-01-11 08:07:03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今年68歲的戴修義是儺面具制作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安徽省郎溪縣梅渚鎮的城邊,一處并不起眼的簡易瓦房里,掛著一排面具,68歲的戴修義仔細端詳片刻后,若有所思地回到工作臺前,左手執刀,右手握錘,對一副即將完成的面具進行最后的打磨。

    這樣的場景,對于癡迷儺面具的戴修義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他雖記不清耗費了多少圖紙和木頭,但截至目前,出自他手的600多張儺面具,印刻的是一份執著,更是一份熱愛。

    戴修義,儺面具制作技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30多年來,他刀不離手,堅守儺面具制作技藝的傳承,用一把雕刀守護著儺面具雕刻這門手藝。

    戴修義學徒并不算早,38歲的時候,才師從老丈人,至今算下來,他已經是儺面具制作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

    在此之前,他其實是一名語文老師,因為老丈人是該門技藝的傳承人,得空的時候,他就幫忙打打下手。有寫字畫畫的基礎,加上悟性頗高,戴修義很快就得到了老丈人的賞識,原本“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慣例,到他這里,打開了“缺口”。

    戴修義正在給儺面具上彩。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鑼鼓一響,儺舞開場。

    當看著同齡人戴著神秘的古儺面,隨著咚咚鏘聲揮舞著手中的道具忘情地跳來跳去,一顆對儺文化好奇的種子在戴修義心中埋下。從此,他與儺面具文化保護結下了不解情緣。

    1988年,戴修義正式拜于老丈人門下,開始學習儺面具的雕刻技藝。從起初的門外漢,到今天的傳承人,30多年的光景,戴修義“刀耕不輟”,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著儺面具這個冷門的手藝。

    儺面具,素以“千神千面”著稱,單從形象上來看,有的森嚴凌厲、有的眉粗眼大、有的齜牙咧齒、有的溫文爾雅……雖然各有各的不同,但在戴修義眼里,只要掌握好要點,潛心研究,就能在傳承的基礎上雕出好的作品。

    年近七旬的戴修義在校園里為孩子們講解儺文化。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梅渚鎮的儺面制作技藝重在刀工,一張面具從選料、制坯到加工、精雕,再到打磨、上彩,往往需要經過十多道工序,有時候一副作品完成下來,需要耗費少則一周,多則一月的功夫。

    “要想成為一名好的儺雕匠人,除了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還要敢于創新。”戴修義深有感觸,如今,儺面具的雕刻藝術早已超越了過去祭祀的意義,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因學藝時間長、難度大,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儺面手藝人,至少要3年時間。”戴修義直言,也正因此,讓儺面具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并被許多人所遺忘。

    儺舞“跳五猖”。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時代在變,受眾在變,但戴修義潛心制作儺面具的那份初心,始終未變。比起一副2500元的當下市場售價,戴修義更關注的是,這門手藝要能夠傳下去,不能讓幾十年的手藝斷了弦兒。

    現在,上了年紀的戴修義,最困擾自己的就是后繼乏人。如今,對于他來說,已不單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雕刻儺面具,也不僅是他的謀生工具,更是他對傳統儺文化的守護。

    “希望能找到真正愿意學的年輕人,有愛好、能繪畫,最好還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把這門手藝留下來、傳下去。”戴修義如是說。

    責任編輯:任志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91在线免费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_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_国产又色又刺激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