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iggeg"><label id="iggeg"></label></td>
  • <sup id="iggeg"><button id="iggeg"></button></sup>
  • <sup id="iggeg"><button id="iggeg"></button></sup>
    <strong id="iggeg"></strong>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我們身邊
    投稿

    82歲老兵臧永元40余年為21名烈士追認正名—— 半生時光 一路追尋

    2023-01-22 20:28:36 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作者: 牛偉萌 殷 超 張凌暉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臧永元在翻閱烈士相關資料。殷 超攝

    初冬時節,安徽省郎溪縣,天氣日漸寒冷。每天7時,81歲的老兵臧永元已經穿戴整齊,戴著舊式的老花鏡,準時坐在書桌前,翻閱《文摘周刊》《中國剪報》等報刊。

    書桌的一邊,整齊地擺放著100多本筆記本。這些筆記本中,有姚村暴動情況記錄、赤衛隊員詳細情況介紹、知情人士的回憶錄,還有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追認烈士的批復件等。

    “這些筆記本是我的寶貝,也是我的財富。它們見證了我為烈士的正名之路。”只要有人提出“參觀”這些筆記本,臧永元總會這樣介紹。“我從1979年開始為參加姚村暴動的烈士正名。到2021年11月,21名烈士追認正名全部批復完畢。21名烈士,終于可以安心長眠了。”

    有人說,臧永元是電影《集結號》中的“谷子地”。“電影《集結號》上映時,我正在四處行走為烈士正名。”在臧永元看來,這些人是他的鄉親,更是令人尊敬的革命前輩,他能夠做的,就是為他們求個“名分”。

    臧永元年輕時留影。受訪者供圖

    背負囑托,吹響正名“集結號”

    1941年5月,臧永元出生在安徽省郎溪縣姚村鄉永豐村。臧永元的出生,讓本就貧寒的家庭舉步維艱。小時候的臧永元,常常跟在長輩后面,聽他們講述當年國民黨軍隊到處抓老百姓,搞得民怨四起,解放軍則對老百姓秋毫無犯,替窮人打天下。

    他最喜歡聽的,就是家族前輩參加姚村暴動的故事。1930年夏天,郎溪縣姚村鄉紅旗獵獵,吶喊聲聲。農民赤衛隊高舉鐮刀斧頭,發起一場暴動,創建了郎溪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姚村蘇維埃政府。姚村有不少先輩在暴動中犧牲,其中就有臧永元母親的前夫——熊恩才。

    革命前輩不怕犧牲的身影,在臧永元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小時候的他,便立下決心,將來要當一名解放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

    1949年4月,解放軍勝利渡江后,郎溪縣解放。為了追剿國民黨潰軍,一個團的解放軍在永豐村休整。一位連長看見一旁玩耍的臧永元問:“小朋友,你長大后想干什么?”

    “跟你一樣,當一名解放軍。”臧永元沒有絲毫猶豫,脫口而出。

    1959年12月,國家發布征兵命令。當時,在永豐村生產隊擔任會計的臧永元,第一時間報了名。5天后,應征入伍通知書發到了大隊,大隊長把通知書送到了臧永元家。接到通知書,臧永元高興地跳了起來,當解放軍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參軍入伍,臧永元來到了原第20軍60師。16年的軍旅生涯,臧永元先后擔任過連隊衛生員、營部代理書記、軍務科內勤參謀、團政治處宣傳干事。

    在部隊,臧永元兢兢業業,在多個崗位都受到領導和戰友的好評,但他的心頭一直有一件未了的心事——為家族前輩正名。小時候的他,就經常聽到母親和兄長說起自己的遺憾,雖然家族前輩中有一位英雄,卻一直沒被評為烈士。如今,身處部隊的他,對英雄前輩有了更深理解,為烈士正名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1964年,回家探親期間,年邁的母親終于說出了自己的心愿——“為參加暴動的農民赤衛隊員爭取烈士名分,讓先輩們安息。”母親的話語,讓臧永元為烈士正名的信念更加堅定。

    1975年,因母親病重,臧永元提出轉業。告別心愛的軍營,臧永元被安排到縣藥材公司工作。懷著對革命先輩的敬意,懷著對家族前輩的情意,臧永元踏上了長達40多載的漫漫追尋路。

    熊恩才烈士證明書。殷 超攝

    幾經周折,8名英烈終“有名”

    正名,首先要確定所有犧牲的姚村赤衛隊員的姓名。

    “敵我斗爭激烈時,為了保證安全,很多文字材料都銷毀了,不少隊員獻出生命卻無人知曉。”臧永元發現,可供利用的資料十分之少,也正因如此,當年犧牲的英雄們沒有被追認為烈士。

    那時,臧永元利用周末時間四處走訪調查。他根據母親的回憶,走遍了姚村鄉的每一個角落,前后找到60多名知情人士,最終確認了姚村鄉共有21人參加農民赤衛隊,在姚村暴動中犧牲。

    他們分別是:李同洲、阮大佑、阮開全、費新海、吳清福、張官成、熊恩才、陳建富、張傳和、彭本富、阮大任、傅正楷、馬國太、談本杰、何元成、劉海、江玉成、陳家洪、王大成、姚大牛、戴四娃。

    “他們都是人民的英雄。”越是了解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臧永元想要為烈士正名的決心就越強烈。“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革命先烈面對反動派的壓迫,敢于英勇抗爭、視死如歸,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

    1981年4月21日,臧永元將調查收集的21人的材料,上報到郎溪縣民政局和安徽省民政廳。由于缺少認定資料,第一次申報并沒有成功。

    1982年,赤衛隊員遺屬張清福在自家老宅的墻縫中,發現了一份當年赤衛隊開會人員的畫押名單。他找到臧永元,兩人將這份珍貴的資料交到郎溪縣黨史辦,相關資料得到進一步完善。

    退休之后,臧永元更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追尋之路上。2011年,臧永元又進行了第二次申報,由于年代太久遠,也沒能等到好消息。

    幾次申報不成,家人勸臧永元別認死理,“搞不成就算了”?伤麤]有放棄,一遍遍到檔案館、紀念館查閱史料,聯系當地赤衛隊員后人、志愿者,深挖歷史細節。“當年赤衛隊員為了農民打天下,不怕流血犧牲,我為他們做這點事,無怨無悔。”

    2013年,臧永元和部分赤衛隊員遺屬商量后決定,第三次先申報當地黨史資料記載較完整的8位赤衛隊員:李同洲、阮大佑、阮開全、費新海、吳清福、張官成、熊恩才、陳建富。

    精誠所至,金石可鏤。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民政廳發出《關于同意追認陳建富等8名同志為烈士的批復》。

    犧牲80多年后,這8位烈士終得以正名。

    臧永元(右二)和烈士遺屬查看烈士光榮證。殷 超攝

    奔走半生,補齊紅色“英名錄”

    在這之前,臧永元的母親因病離世,沒能等到熊恩才的正名時刻。

    當他把這一好消息告訴三哥熊傳富,看到已是古稀老人的兄長激動得淚流滿面,臧永元內心久久不能平靜。“13位英雄的遺屬們也還苦苦等待著,我不能因為自家的事情解決了,就甩手不管了。”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臧永元給自己、給烈士們的承諾。

    在之后的歲月里,臧永元繼續為其他13位烈士奔走著。“申報烈士的程序非常嚴格,材料需要層層上報和批復。”郎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夏和斌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知情人士相繼離世,申報之路越來越難。

    但臧永元和當地相關部門都沒有放棄。2016年到2019年,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臧永元一道,3次趕赴省民政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咨詢、完善相關認定。

    這份堅持迎來了更多人的努力。

    據郎溪縣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員回憶,2020年,他們對姚村暴動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通過多次走訪調查,最終,在當地的黨史上,正式記錄下了這13人的相關事跡。

    2021年5月21日,郎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將最新收集的資料,上交到上級部門。

    經過層層審核,11月19日,郎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終于收到了13位烈士追認的批復。

    同樣期盼著好消息的,還有烈士馬國太的女兒馬菊珍。100歲高齡的馬菊珍,是13位烈士中唯一還健在的直系親屬。“太好了!真的太好了!國家沒有忘記他們,父親可以安心長眠了。”當臧永元將這一好消息在電話中告訴馬菊珍后,老人家泣不成聲。

    “堅持了40多年,我對家人、對21位烈士終于有一個圓滿的交待了!”更讓臧永元欣慰的是,在“姚村蘇維埃政府舊址”展覽館內,21位烈士的姓名被一起刻在“歲月留痕睹物思人”展板的“英名錄”上。每一個走進展覽館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名字。

    如今,在距離姚村蘇維埃政府舊址一公里處的青苔嶺上,一座烈士陵園已經修建完畢。姚村鄉內有墓可遷的烈士,已在那里集中安葬,安然長眠。

    姚村鄉烈士陵園一景。殷 超攝

     

    先烈的英名,不應被埋沒

    ■臧永元 口述

    “人生如書。這部書可能很平淡,但至少能證明我們曾來過這個世界,不枉在世上走了一遭。”幾年前,我在我的自傳——《我的記憶》一書中寫下這樣一句話。

    歲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已步入晚年。人生這部書,我也寫到最后部分;厥走^往的81年,為21名烈士正名這件事,是我人生這部書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章。

    1941年5月29日,我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永豐村。在父親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去世了。成年后,父親和大伯兩人被國民黨軍隊拉去當壯丁,過夠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苦難生活。一天傍晚,父親和大伯一起逃離了國民黨軍隊。他們從家鄉安徽合肥一路逃亡到母親所在的永豐村。

    在此之前,母親已有過婚姻經歷。母親的前夫熊恩才是一名農民赤衛隊員。1930年,熊恩才參加姚村暴動,被叛徒誘捕后交給國民黨反動派,慘遭殺害。1939年夏天,父親經人介紹與母親結婚。

    小時候,家人經常講述家族前輩的故事。當聽到父親在國民黨軍隊遭受的苦難,我恨得咬牙切齒。當聽到赤衛隊員熊恩才的壯舉,我又流下了熱淚。遺憾的是,包括熊恩才在內犧牲的姚村農民赤衛隊員都沒有被認定為烈士,這成為母親和家中兄長的一大遺憾。

    1959年12月,懷揣著一定要當解放軍的夢想,我來到了部隊。一次探親期間,母親提出:“當年的農民赤衛隊員是為勞苦大眾犧牲的,他們很多人都沒有被評為烈士。你是咱家最有文化的人,要盡可能為他們爭取烈士名分。”

    我和母親的想法不謀而合。革命戰爭年代,姚村農民赤衛隊員和千百萬革命先烈一樣,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有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作為姚村鄉人,我有義務為家族前輩、為那些無名的英烈正名,讓英雄的名字閃耀在家鄉的熱土上。

    轉業回家鄉工作之后,我于1979年開啟了長達40多年的為烈士正名之路。隨著時間流逝,當年那些親歷者及親屬都在漸漸老去,正名之路異常艱辛。根據母親的回憶,我走遍了當年農民赤衛隊暴動時所走過的山山水水,先后詢問了仍健在的赤衛隊員、遺屬和知情人士等60多位相關人員,整理了幾萬字的調查材料,最終確定農民赤衛隊中犧牲的隊員有21人。

    40多年間,我多次前往省、市、縣等有關部門申報和遞送材料,申報烈士的程序非常嚴格,材料需要層層上報和批復。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知情人士相繼去世,申報之路越來越難。直到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民政廳發出《關于同意追認陳建富等8名同志為烈士的批復》,黨史辦原先記錄的8名革命先輩才被評為烈士。

    “先烈的英名,不應被埋沒。”這是我曾向赤衛隊員遺屬許下的承諾。2014年,我已邁入古稀之年,患上了糖尿病和心臟病,先后做過3次搭橋手術。家人擔心我的身體,紛紛勸我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但我認為相比于先輩們作出的犧牲、遺屬們的期待,我需要堅持下去,直到2021年11月,我收到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出的《關于追認彭本富等13名同志為烈士的批復》。

    前段時間,聽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領導說,在“姚村蘇維埃政府舊址”展覽館內,21位烈士的姓名被寫在了“歲月留痕睹物思人”展板的“英名錄”上,我不禁淚流滿面。他們的名字,終于出現在了英烈榜上,被一代代后輩敬仰、銘記。我想,如果他們泉下有知,可以感到欣慰、好好安息了。

    (牛偉萌整理)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91在线免费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_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_国产又色又刺激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