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古稀善思鄉,每逢佳節倍思親。熬過疫情洶涌泛濫的虎冬,迎來玉兔呈祥的新春。春節期間,宅家思親。崮鄉文化里的那些過往的人和事不斷涌現于腦海……馬學珂,這個親切的名字和其慈善的音容笑貌,頻繁在我記憶的星空里閃亮!我們的老家是相距不遠的鄰村。他家住燕龍河上游抬頭村,我家住燕龍河下游山東省蒙陰縣臥龍崮下燕窩村。論鄉親他年長我一歲,習慣上我們是表兄弟,我從小就稱他為表哥。由于我們自小情趣相投,都愛好文學藝術,故此來往多,相交倍投緣。經常一起交流文學作品,探討初學寫作經驗。還經常同室徹夜長談,來往密切頻繁。又同期干過民辦教師。教學經驗心得互補,相互關照,提攜借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能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點文章的業余作者全蒙陰縣也不過三五人,岱崮就有我們兩人常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些豆腐塊類的小短文。馬哥主要以寫新聞通訊稿為特長,自然引起公社及縣級領導們的重視!我則是一直按照自己的愛好心性主攻詩歌,小說,散文及影視文學劇本等純文學作品。上世紀七十年代,岱崮公社成立文化站,他就被首推擔任站長。一個農民身份的民師,突然轉身變成國家干部,還當上了文化站長。這在當時的偏遠山區岱崮,就相當于一條山溝溝里的鯉魚跳進了一個小龍門。著實令我們這些身處鄉村底層的文學青年們羨慕崇拜了好多天。
他是第一個構建掀起 岱崮文化燦爛春天的人。馬哥是位心懷坦蕩,為人處世溫良恭儉,光明磊落,工作認真勤懇,樂善好施的文化人。上任伊始,即投入對基層文化的組織發掘,人才發現,重點扶持,交流培訓等綜合啟動運行工作。常年奔走在岱崮山區,經常騎行或步行翻山越嶺,走村串鄉。組織建立起十多家鄉村小劇團。自編自導自演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鄉村小戲。經常組織匯演。深入最基層,活躍在村村寨寨,工地、田間。積極組織開展喜聞樂見的地方鄉土文學寫作,書法,繪畫,剪紙,雕塑等特色文化活動,也極大的豐富了鄉親們的業余生活。調動鼓舞了農民兄弟們的勞動致富熱情!馬哥在發現扶持文學,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也是獨具慧眼,無私奉獻。如對岱崮村里的青年藝術人才李在忠,燕窩村的民樂高手公方松,抬頭村的崮上劇團蘇滿友,劉方慶,李化為,坡里村的特色民間樂隊王德義,趙玉國,許生東,劉新福等人的重點發現扶持及以誠相待的交友善舉,都極其真誠的凝聚延續了崮鄉民間藝術的生命活力!在鄉村文化的構建中,把眾多文學,文化藝術人材團結組織起來。凝聚身邊。堅持幾十年初心不變。成為相守終生的老年兄弟兼朋友。如果沒有相當的人格魅力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如果說,認真努力的完成工作,那是一個人的職責和本分。面對自己生活的困苦而慷慨解囊去幫助別人的善舉,如果沒有高尚的境界,善良的情操,這是一般人都很難做到的!有誰能想到,現居于岱崮商業街繁華路段的大光明照相館的老板公丕紅先生的青年時代,曾是位生活貧困,愛情失意,走投無路,歷盡磨難。曾一度強烈產生厭世輕生自殺情緒的文學青年。馬哥聽說后,曾多次騎行加步行幾十里山路,深入其家徒四壁的山房。進行談心疏導,物質接濟。精神鼓勵,就是一定要挽救他!給與他樹立活下去的信心,使他徹底放棄自殺念頭!為了能帶他走出死亡陰影,根本性的挽救他的生命。馬哥在自己家庭還欠著幾百元建房外債,生活極其拮據的情況下,居然把自己喂養了兩年多的一頭豬賣了二百多元錢,原本打算還債的錢。背著老伴,給公丕紅買了一部照相機,及全套的洗印設備及交卷藥水等器材。錢不夠用,再添上自己的工資。把公丕紅連哄帶誘的硬性的給拽出山溝溝,安排在當時還沒有辦公經費的文化站上班。又自己花錢為他請來照相技術好的師傅,手把手的培訓他熟練地掌握了復雜的照相及洗印技術。使其又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他在文化站照相期間,又結交了年輕漂亮的姑娘,重新組建了家庭。也在他本人的努力下,一直發展到現在,才擁有了自己幾百平米設備齊全攝影樓的大光明照相館,及私人汽車,住宅商品房。如果沒有馬哥當初的鼎力相助!如今在商業街風光無限的公老板或許早已成為黃泉路上的孤魂野鬼。佛家有句禪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馬哥傾其一生做了許多數不清的好事善事。老年退休后卻病魔纏身,一直都在默默地和疾病抗爭著,先是雙側股骨頭壞死多年,后又腦梗癱瘓在床至今已經六年。吃喝拉撒一直都在依靠老伴和女兒們的全天候輪流伺候。從來都沒有給單位提過困難,沒有給政府部門添過麻煩!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身患重疾,臥床不起。卻還是依然胸懷崮鄉放眼世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每天通過電視新聞,手機微信搜索了解社會發展動態信息。尤其是還時刻關心惦記著崮鄉旅游文化的構建發展。關心著家事,國事,天下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躺在床上,還組織協調成立了村民核桃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勤勞致富。養殖脆皮核桃,打通銷路,因地制宜。他助人無數,心底無私。身殘志堅,奮斗不息。曾被臨沂市老齡委評為“沂蒙最美老人”。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踏入省直文化圈,九十年代初調入省作協從事專業文學工作后,各種條件逐漸好轉。每次回鄉,總是首先想著要去看望一下馬哥。和他在一起聊一會天,吃一頓飯。有時也會多約幾位老朋友一起去他家里陪他聊天吃飯。演奏一段地方戲曲或歌舞音樂?吹剿l自內心的快樂,我們也都有種深深地欣慰感。否則,內心深處總是彌漫著一種莫名的思念和掛牽!馬哥您好,我思念您,敬佩您!在我心里你就是崮鄉文化田野里的一頭老黃牛。幾十年的辛勤耕耘,您為曾經貧瘠的崮鄉播撒下了無數的優良文化藝術種子。當年從這塊土地上走出去的我這個老草根作家。也已成長為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雨后春筍般涌現成長起來的崮鄉俊杰,青年科學家,書法家,美術家,藝術家,都是根植于您當年辛勤耕耘播撒下的這片文化沃土。都離不開您當年的指導,鼓勵和扶持。崮鄉旅游文化的發展成熟,也融入了您當年傾注的大量心血!因了您當年的辛勤付出打下的基礎。這才有了當下聞名遐邇的中國最美小鎮。名揚華夏的世界地質公園岱崮園區旅游景區。您就是一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默默耕耘奉獻者。為崮鄉文化的構建,您不辭勞苦,埋頭耕耘。七十剛過,積勞成疾。有古詩寫照:“耕犁千畝實千箱,歷盡筋疲誰復傷?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馬哥您就是一頭歷盡滄桑的崮鄉老牛!
我也是個靠奮斗立身起家之人。從不順服命運的安排!目睹馬哥奮斗一生,命運多舛的老年生活。不僅黯然思忖?難道生命就是無常?天妒英才,命該如此?人生在世幾十年,苦樂年華多少天?疫情洶涌泛濫!多少老友都駕鶴西天……在下也是劫后余生?祻推陂g仍然思念牽掛著崮鄉親朋!春節電話拜年加問候,牽掛摯友理當為先。撥通其女兒電話,方知馬哥也是在劫難逃!被疫情感染!舊病加重!住進縣醫院。在重癥監護室,靠著呼吸機,茍延殘喘……但愿蒼天有眼,讓他再躲過這一劫難!待到春花爛漫時,我們再一起相聚在崮山。
筆者王均鎮親筆于2023兔年春節期間濟南居家建鑫花園聽雨齋書房。